廣東:中低端“世界工廠”已成歷史
據新華社廣州2月3日電2015年廣東迎來歷史的拐點,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預計達到2.5%,技術自給率上升至71%。根據國際通認標準,廣東已跨入創新型地區行列,進入創新驅動發展階段。
廣東中低端“世界工廠”印記的淡去,正在印證、詮釋中國的“雙引擎”驅動“雙中高”之路。
企業云圖新嬗變
“十二五”期間,廣東GDP從4.6萬億元升至7.28萬億元,年均增長8.5%,人均GDP從4.48萬元增加到6.75萬元,年均增長7.5%。但這并不是Z主要的變化?!捌髽I叢林之變,Z根本的不在面積擴大,而在樹木品類、生長方向的變化?!睆V東中小企業促進會秘書長謝泓說。
揭陽凱鏈不銹鋼公司創始人周凱鏈,在開了十幾年不銹鋼加工廠后,遭遇利潤從早年每噸4000元滑落至200元的“極度深寒”。
省政府參事陳鴻宇說。
年過半百的周凱鏈因此走上“再學習之路”,先后8次前往德國考察。Z終,他決定與一家德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合作改造生產線。
廣東企業云圖正在變換。海關數據顯示,廣東省加工貿易企業中,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已過半,初創企業中科技型的也占了很大比例。
“雙引擎”驅動“雙中高”
中山小欖,中國小五金名鎮,鐵神鎖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堅說,從沒想到一把智能鎖能賣幾千元,還供不應求。當產業中高端之變真正來臨,這個一度困惑于“專業鎮之路還能走多久”的傳統產業集群重新煥發活力,2015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增長113%,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69%。
專業鎮興盛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近年來,政府通過擴大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供給,改造傳統引擎,通過推動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打造新引擎,遍布廣東的380多個“專業鎮”已經脫胎換骨。
2015年,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.5%,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7%。
廣東制造的“世界底氣”
“用買回來的技術生產產品賣給別人,那不叫制造大國。一個制造大國必須有用自己的技術改變世界的能力?!备窳﹄娖鞫麻L董明珠說。以永磁同步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為代表的“格力技術”讓這個一直在傳統行業執著耕耘的企業擁有了自己的“世界底氣”。
國際經濟觀察人士認為,在“雙中高”之路上勠力前行的廣東,中低端“世界工廠”標簽已成歷史,不僅產業“單打冠軍”的誕生呈加速態勢,廣東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拓展力、融合力和主動權也不斷提升。
過去十年間,廣東經濟的外向依存度從158%降至86%?!皬V東制造要成就自己的‘世界底氣’,必須繼續強化創新引領,力促升級轉型?!睆V東省政府參事陳鴻宇說。